高强IF钢的轧制生产工艺有何注意要点?
高强IF钢的生产要从以下几个工艺点上进行最终的组织性能控制。
(1)板坯加热温度 IF钢板坯加热温度的选择依赖于第二相粒子的形态和大小。在热轧过程中晶粒的控制主要通过固溶拖曳机制起作用,所以为了减少细小析出物的不利影响,在保证终轧温度不低于Ar3的前提下,再加热温度应尽量低。因此,为获得粗大的第二相粒子宜采用低的板坯加热温度,一般在添加Ti或Nb适量的情况下,板坯加热温度在1200℃左右。
(2)终轧温度 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r值和塑性增加,这与热轧过程晶粒的细化有关。为了保证热轧时晶粒细化,一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终轧温度略高于Ar3、终轧后立即快速冷却。略高于Ar3的终轧温度、快速大压量、终轧后立即冷却是目前国外IF钢生产采用的轧制工艺。与IF钢相比,高强IF钢中由于磷的加入使相变点提高,为了保证高强IF钢在奥氏体区终轧,终轧温度必须在920℃以上。此外与IF钢相比,高强IF钢中由于磷的加入使其变形抗力提高。故对于高强IF钢,为了降低轧制压力,应采用快速大压下的热轧方案。
(3)卷取温度 研究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增加,性能得到改善,即r值、n值和韧性增加而强度减小。卷取温度太高则产生更多的氧化铁皮使酸洗效率下降及板卷的头尾性能不均匀。高强IF钢中,有FeTiP相的析出,通长认为FeTiP、相极易在700~800℃析出。FeTiP相的析出不仅降低强度而目.使深冲性
能恶化,为控制FeTiP相析出可以在成分设计时使Ti/N原子比为1:1,或者卷取温度设置在640~680℃。
(4)冷轧压下量 若没有冷轧变形就不可能有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从而也就无法获得高r值。冷轧总压下率是影响退火后IF钢深冲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认为,对于高强IF钢冷轧压下率在71%~78%范围内,随压下率的增加,对再结晶的形核和长大有利。
(5)退火制度在退火过程中变形晶粒要发生再结晶和长大,同时伴随着退火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所以退火质量将直接影响到IF钢的成品性能。冷轧后的IF钢可以经过三种途径完成再结晶:连续热镀锌、连续退火、罩式退火。一般认为随IF钢退火温度升高,IF钢r值、n值及伸长率都增加,屈服强度下降。有研究表明:无论在罩式还是连续退火条件下,退火温度和时间都对高强IF钢再结晶有很大影响,提高退火温度和延长退火时间都对高强IF钢再结晶晶粒的充分形核和长大有利。随着退火温度提高和抗拉强度降低,n值、延伸率和r值提高,因此,提高退火温度对高强IF钢的成形性能有利。